The alternative house

The alternative house

10 Jul 2021 | 理念論壇

一)台灣house的演變:高腳屋 》 三合院 》洋房 》豪宅 》小豪宅 》?
二)house是生活的必要(至少人類從採集改農居便如此),但困難與矛盾越來越大, house變成生存的重大難題:
@ house超貴,遠非正常薪水付得起
@ house與好都市、好地段、好學區咬在一起。但賺錢的工作卻是天涯海角奔波去。
@ 一家數口,白天各奔東西,house常常只剩睡覺的期許。house與home逐漸脫離。
三)於是house如何在演變?
@ 沒錢的,找個廉價狗窩。學生宿舍或年輕建築生是明證
@ 有錢的,
   或浪跡天涯找新奇,在各種design hotels或resorts間,追尋一夜歡。
   或買豪宅,宣示財力。
   或蓋villa,證明自己的文化水平。
而這現象背後最關鍵的,是錢。
四)這現象下,一個值得深思的alternative,Tiny house
五)tiny house幾種功能
@ 臨時之需
@ 災難後續
@ 生活遊戲
@ 品味激情
@ 養身養心
六)為何是tiny house?
@ 它爭脫錢的束縛,負擔極小化
@ 它可以迴避「權」的管制,開創新機
@ 它更靈活回應人的需求,輔助生活
@ 面對mobil society,它讓人可以輕騎移動
@ 面對政經社會,乃至自然環境多災的時代,它是存亡應變該有的思維
七)tiny house,對比歐台之別
@ 歐洲:CubeLoft & m-ch, 已是 iphone級,是生活精進,也是產業遠景
@ 台灣:停在臨時與破爛,露營車/貨櫃屋/鐵皮寮
@ 是民間乏創意? 是法規太矮板?
八)紅屋鑽研「行動木屋」,一舉打破僵局,創造新機
@ 不再是RC的粗重,轉成木構的輕、柔、巧
@ 不再越大越好,極小反而精緻而輕盈
@ 不再唯一工業建材,大量使用天然素材
@ 不再工地拖拉雜踏,而是模組預製
@ 不再囚身都市水泥叢林,而是輕踩田野,添加美麗倩影
九)行動木屋與外環境
@ 輕觸土地如蜻蜓
@ 大開窗,迎光、迎風、迎景
@ 身土不二,與地共生
@ 零排廢,循環家園
@ 美化家園,友善鄉鄰
十)行動木屋的內情
@ 嚴謹的斷熱、斷雨、防颱、防震,安全無虞
@ 全天然素材,呼吸、肌觸、視野無比舒暢
@ 空間嚴謹,功能充沛,生活輕鬆寫意
@ 獨到「三喜食堂」,滋養身心,養育感情

參考資料:

相關文章:

推薦文章:

06 Mar 2024

案例分享-屏東竹田

「打拚了大半輩子,最後只想為自己建造一個小天地。」極度炎熱的屏東,屋主選擇住在自然紅屋裡,隨著木、隨著風呼吸,沒有空調的冰冷運轉聲,只有蟬鳴的沁人心脾。而木屋邊就是塘,別人養兒防老,他養鵝樂活。

06 Mar 2024

案例分享-新北淡水

一對崇尚溫柔生產的夫妻,希望讓孩子在最自然的懷抱中誕生,也希望木屋成為他們溫柔的家、他們的產房、與陪伴她成長的天然家園。故事在淡水的綿綿細雨和微冷的那年初春,紅屋的小房間裡,迎來動人的新生命,且正要開始。